Wednesday, August 31, 2011

經貿安撫菲國 中國要思長久計



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昨率團訪華,除與領導人商討經貿合作,還會到其母祖藉地福建尋根。阿基諾表面友善,實質卻一直藉美國重返亞洲狐假虎威,向華索取經濟利益。中國既要安撫,更須積極拉攏東盟抗衡菲國,化解壓力。

美國重返亞洲 菲國左右逢源

港人對發生僅一年的香港旅客在菲律賓遇害事件記憶猶新,傷痛仍在,自然不歡迎阿基諾訪華。無奈局勢需要,中國為緩和中菲緊張關係,要給予菲國經濟利益。

美國去年訂下「重返亞洲」戰略,多次串連日本、南韓、越南等亞洲國家進行軍演,築起對中國的半月形包圍網。對此菲律賓當然歡迎,因借美國的軍事介入,既可搶佔更多南海島嶼的主權,復又能向中國施壓,換取經濟甜頭。

過去一年,菲律賓在姿態上盡量靠攏美國。如在去年九月美國與東盟十國舉行的峰會上,阿基諾公開指倘中國聲稱擁有南海主權,將呼籲東盟團結一致反對,唱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插手南海事務;近期又與美國在南海進行軍演。阿基諾此舉既可拉攏美國,又可游走於中美之間左右逢源,增加對華的談判本錢。

中國雖知菲律賓藉美國施壓,卻不得不投鼠忌器,因若與菲國硬碰,只會將其進一步推向美國,令南海局勢更緊張,更有損亞洲穩定,及中國與東盟的經貿關係,不利中國和平崛起。

在此形勢下,當阿基諾率團三百人到華招商引資、表明欲在五年內讓中菲雙邊貿易增加一倍時,中國無奈亦要讓利,預計北京將與菲律賓簽訂多項協議和價值七十億美元的合同,包括中國在菲律賓投資汽車廠、能源礦產及鐵路等,無非藉經貿攏絡換取和平,減少南海爭端。

阿基諾訪華後,未來數月中菲關係應可緩和,令南海局勢降溫,但這難以長久。此因美國要藉重返亞洲遏制中國,勢續借南海主權問題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。若美國再次出招,相信菲律賓會作出配合,藉此未來再逼中國讓利。

北京夥拍東盟 制衡美菲施壓

因此,中國要安撫菲律賓只是權宜之策,長遠計需積極拉攏東盟,藉南海危機可能殃及池魚、危害局勢安定、挫傷中國與東盟的經貿關係等惡果,游說東盟制衡菲律賓和美國走得太近,才可望取得亞洲和平環境以崛起,並避免要向菲律賓一再讓利。

Saturday, August 20, 2011

配合中央 香港服務業掘金



副總理李克強帶來的挺港措施,被指傾斜金融業,其實佔香港就業人口近九成的服務業,亦可得益。因中央已訂下時間表,五年內向香港全面開放服務業,香港在助國家提升服務業水平時,亦獲得龐大內需機遇,關鍵在於如何落實。

中央開服務大門 小門靠香港

港股恒指昨又大跌逾六百點,因環球經濟雙底衰退恐慌再度出現。歐美巨債纏身,經濟困境將持續頗長時間,香港擔憂西方經濟前景之餘,更應積極把握李克強訪港帶來的經濟機遇。

本欄昨已分析多項建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措施,其實服務業的機遇亦不容忽視,因其牽涉的行業更廣、人數更多。中央首次提及「到『十二五』末...基本實現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」的時間表,反映其戰略意識出現重大改變,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。

內地經濟一直過分依賴工業,服務業只佔國民生產總值(GDP)四成三。要解決經濟發展不均,「十二五」規劃重點谷內需及擴展服務業,目標是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提升至四成七。這既是國家的需要,亦最能發揮香港的強項。

服務業佔香港GDP百分之九十三,其中法律、醫療、會計、教育、建築等專業服務,更具備國際水平。若香港能深化中央挺港措施,積極在內地拓展專業服務,既可帶動內地服務業追上國際水平,又可為香港多個行業帶來大量高增值職位。

中央已明言五年內向香港全面開放服務業,但細節並未落實。香港要得益,就須爭取「大門開,小門也開」。正如過往多次CEPA(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),對服務業的幫助不大,如工程師即使已互認專業資格,也未能在內地執業。

又以可受惠今次挺港措施的醫療為例,香港醫院要北闖,將要面對大量門檻、監管、制度等問題:香港在內地開設醫院的門檻為何?能否聘用香港醫生北上?怎應付保險?可使用的西藥種類?醫療要面對種種問題,各行各業亦要積極解決各自的細節問題,否則「五年後服務貿易自由化」恐淪空話,對中港皆不利。

港府業界須主動 積極破關卡

香港業界在未來數月必須主動、積極商討北上的具體措施,並向政府提出有哪些關卡需要打破等,然後由政府牽頭,與內地相關部門磋商。香港專業服務業的機遇龐大,關鍵在加快落實,此將考驗業界及政府的能力與決心。







Thursday, August 18, 2011

中央送大禮 促香港助國家戰略

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,送來多份經濟大禮。此非中央純綷挺港之舉,而是國家要藉香港強項,加快其走向國際的戰略部署。香港若能藉此建立尖端的國際金融業,及廣闊的專業服務業此兩大支柱,將可成功推動經濟轉型。

國家走向國際 可借香港優勢

李克強帶來的「大禮」中,有多項金融經濟相關政策,尤其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(小QFII)、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等,其實中港雙方已洽商多時,但久未獲中央拍板放行,這次卻一次過得到全面開放。

有指中央如此慷慨,是為助香港抵禦國際經濟危局,其實不然。中央之舉應是國家已訂出新的戰略,要加快走向國際,同時察覺香港優勢可助此戰略,才一次過送出多份經濟大禮。

西方經濟不景,歐美債務危機深重,造就空間讓中國可加快建立國際地位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等。香港正好具備優越條件,可助國家實現在全球崛起的大戰略,故中央不再如以往般零碎地給予香港金融開放的措施,而是一次過、全面地利用香港的國際網絡、金融中心、卓越專業服務,協助國家走向國際。

中央針對香港優勢,送出卅多項經濟大禮,香港可藉此建立兩大經濟支柱:

其一,是頂尖的國際金融中心。李克強帶來的多項金融開放政策中,不管是加大規模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、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、擴大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至全國、還是以小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等,均可強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、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,並可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,令香港有機會追上紐約、倫敦。

其二,是廣闊的專業服務業。香港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九十三,其中不少質素達到國際一級水平。內地未來數年若向香港全面開放專業服務業,為香港醫療、教育、檢測及認證等產業建立龐大市場,不但可助內地提升服務業、走向國際,更可造就本地多項專業服務的擴展,創造大量高增值職位。

利用兩大支柱 加快香港轉型

中國的新戰略是加快走向國際,需要借助香港優勢;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,就視乎能否把握及擴大已有優勢,以頂尖的金融業和廣闊的專業服務業,建立兩大支柱撐起經濟,此有賴港人團結合作、激發內部拼搏精神和創意,香港才可踏上新台階,完成經濟轉型,為未來五年、十年以至更長時間的發展,奠下重要而穩固的基礎。

Saturday, August 06, 2011

歐美經濟無曙光 環球爆股災

美股前晚暴挫觸發環球股災,其中港股恒指昨大跌近千點。隨歐債危機加深及美國經濟再衰退陰影日大,市場日益發覺歐美政府推出的量化寬鬆救市政策,根本無法解救經濟此核心問題。在看不到曙光下,金融市場的?售潮只怕未完。

量寬吹金融泡沫 並無救經濟

美國經濟近期表現甚差,有經濟學者甚至預計其發生再衰退的機會達五成,市場亦逐漸發現自零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推出的救市措施,其實無助美國復甦。

表面上兩次量寬令金融及經濟均有改善,但事實上量寬向市場注入的資金,只推高商品價格和股市,無助實體經濟。美國道指由零九年四月推出首輪量寬前的六千五百多點,升至近月最高一萬二千八百多點,聯儲局希望用股市財富效應帶動經濟復甦的如意算盤,卻證實失敗。

三年來,美國經濟核心問題沒有解決,以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失業為例,零九年四月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八點九,昨宣布的最新失業率仍高企百分之九點一,而樓市及個人消費仍疲不能興。兩次量寬吹大的股市泡沫,與零七年歷史高位只差一成,根本缺乏實質支持。

債務危機再加深經濟沉痾。歐債美債高企固然打擊市場信心,但進一步令市場信心下挫的,是政府的危機處理手法。歐盟以拖代變,沒下決心解決財赤,結果債務危機由小豬愛爾蘭、希臘,燒向大豬意大利、西班牙;美國雖然提高了債務上限,但共和民主兩黨將政黨利益凌駕國家利益,沒正視經濟問題,暴露美國無心無力解救經濟困局。

歐美經濟困境深重,惡化債務危機;債務問題加劇,復又拖累經濟,已形成惡性循環,此才是這一輪市場憂慮的核心所在,因根本看不到歐美經濟如何及何時能擺脫困境。

束手無策下,即使歐央行再買國債、美國第三輪量寬可能出台,亦只能重蹈資金無助實體經濟的覆轍,就算再次推高金融資產及商品價格,亦只是造就大泡沫及下一次危機。

正因市場認清歐美政府無能為力拯救經濟此核心問題,故觸發昨日的?售,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長期投資者亦加入?售潮,反映環球金融市場短期形勢極兇險。

經濟重債互拖累 挫市場信心

至於香港情況,較有利的是本地經濟增長仍不俗,失業率亦低,而且除樓市外,港股過去兩年以橫行為主,沒釀成大泡沫,故基調比零七年健康。只是外圍形勢不穩,未來一段時間歐美經濟及債務問題未見曙光,港股難獨善其身。

Thursday, August 04, 2011

美債風波 中國經濟失政治得

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高調敦促美國要負責任地處理國債問題,向美國施壓,因若美債違約或美元貶值,將導致中國所持美債重大虧損。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,中國因美債違約風波,增加對美國的談判本錢。

外儲難多元化 中國仍買美債

代表中國官方輿論的《人民日報》和新華社近期發表評論,高調抨擊美國處理美債不力,內地學者更指美債是「美國的問題,全球的麻煩」,周小川昨亦加入戰圈。中國官方對美債高調表示關注,為什麼?

主因之一,是美債違約、美元下跌和美國經濟雙底衰退陰霾,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沉重壓力。

美債違約風波雖暫緩,美債仍面對評級下調風險。一旦美債被降級,中國這個美債海外最大債主,手持的一點一六萬億元美債,將錄得嚴重虧損。此外,中國三萬二千億美元外匯儲備中,七成是美元資產,若美元大跌,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,中國在帳面亦將有重大損失。

國內雖有聲音要求外儲多元化,但說易行難。中國外儲若減持美元,增加歐元、日圓,風險亦不低;黃金市場規模太小,中國大手增持,將令黃金超級泡沫變得更危險;到外國購買戰略資源則經常碰壁。無可奈何下,中國外儲愈多,持有的美債美元亦愈多,故官方才會對美債風波高度關注。

同時,美國經濟亦堪憂。美國近期經濟數據極差,在削赤減債下,更加劇雙底衰退的風險。美國經濟下滑,不旦打擊中國出口,若美國為救經濟再推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,勢必令更多熱錢流入中國,加劇中國通脹壓力,加深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。

中國極度關注美債事件,因對中國經濟構成直接壓力與損失,但中國高調施壓還有另一原因,就是增加與美國的政治談判本錢。

過去美國常採主動,針對中國施壓,指中國低估人民幣匯價、少買美國貨等。今次中國藉美國理虧、連累全球,反客為主,公開表明美國處理美債不力、美元下跌,導致中國經濟損失,美國日後再有求中國多買美債時,自難在人民幣及貿易壁壘問題上向中國尋釁。

中國另一間接好處,是藉此強化中國與美國交往及談判時的地位,藉此減少美國在人權、南海爭議、軍事圍堵等問題的施壓。

主動施壓美國 可增談判本錢

中國在美債問題上經濟有損失,政治上卻有得益,但未來的關鍵是如何降低對經濟造成衝擊,減低硬著陸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