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anuary 27, 2011

奧巴馬知錯 創就業保連任

美國總統奧巴馬昨發表國情諮文,激勵美國人面對轉型,積極工作。奧巴馬深知兩年來他忽視就業,令國民不滿,卻巧借華麗詞藻把就業挑戰包裝成國民機遇,避免直接承認本身失誤,但能否落實改善就業,才是爭取連任的關鍵。

演說激勵民眾 展領導者風範

自挾高民望上任後,奧巴馬聲勢不斷下滑,直至近期才出現回勇。他支持度下跌,因兩年來花費太多精力在金融改革和醫療改革上,忽略逼在眉睫的就業問題,結果經濟復甦乏力,社會怨氣不斷累積,令他去年底輸掉國會中期選舉,失去眾議院控制權。

奧巴馬最新的國情諮文卻反映其政策出現轉向,以製造就業、提升美國競爭力為施政首務。在演詞中,奧巴馬並無明言施政轉向,卻以看家本領的激昂演說,藉全球化、中印崛起來激發國民鬥心,掩飾本身施政不足。

他提出「衛星時刻」(Sputnik moment)的口號,謂美國人要拿出五、六十年代與蘇聯太空競賽的鬥心,不斷進步,保持實力,才能改善就業,繼續保持全球第一。這是借激發國民創新的潛質、不服輸的精神,淡化他創造就業不足的失責。

奧巴馬另一重要的轉變,是著手改善華府與商界關係。他最近先後委任了摩根大通高層戴利為白宮幕僚長,和通用電氣行政總栽伊梅爾特為總統就業和競爭力委員會主席,表明他希望修補和商界的關係,爭取中間選民支持。

奧巴馬最成功之處是懂得在關鍵時刻,發表關鍵說話來激勵人心、提振士氣,以鼓勵國民團結一起為未來打拼,而非嚴詞斥責,甚至擴大矛盾。這對所有領導人來說,包括競逐未來香港行政長官的,都應該學習。

毫無疑問奧巴馬的演說技巧超卓,但要落實宏圖,他須跨越至少兩重障礙。

其一,是否真的贏得商界信心,讓商界願意增加投資,帶動就業。其二,能否贏得國會支持,通過他的創造就業措施,例如減稅,因共和黨必會拖其後腿,以阻其連任,重奪總統寶座。

聯商界創職位 考驗執行能力

奧巴馬一向長於演說,卻拙於落實能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策,現在痛定思痛,以創造就業為大方向,是走對了路,亦是為了連任選舉所必要交出的成績。奧巴馬能否成功連任,就要看除打動人心的演說外,他是否有推動職位創造的魄力及能力了。

***

奧巴馬2011年國情諮文全文
奧巴馬2011年國情諮文演說

Saturday, January 22, 2011

胡錦濤贏美友誼 更要贏美民心

國家主席胡錦濤結束在美國的國是訪問,更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發布聯合聲明。然而除經濟領域達成共識外,中美其他範疇仍屬各自表述,雙方關係或有反覆。故胡錦濤此行更著重爭取美國民心,藉民意牽制美國政府,才能鞏固成果。

替美創造職位 消減民眾不滿

胡錦濤旋風式訪美,達成緩和中美關係任務,與奧巴馬共同發布《中美聯合聲明》,成果凸出。外界簡單地將胡錦濤此行視為「用錢買友誼」的商貿之旅,其實這更是胡錦濤爭取美國民心之旅。

為什麼要爭取美國民心?金融海嘯後美國飽受經濟打擊,近十分一人失業,但同期中國國力卻蒸蒸日上,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經濟第二大國。此消彼長下,美國人深刻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。去年美國中期選舉,不少政客打中國牌爭選票,指中國崛起搶走美國人飯碗,更加深美國對中國的負面印象。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本月初的調查,問及誰對美國最大威脅,有兩成人認為是中國,高於伊朗、北韓等。

中國明白此敵意氛圍不利中美改善關係,故胡錦濤訪美,不但要和美國政府簽訂單,向美國政府「派錢」,更要向美國國民「派錢」,搏取美國人的好感。例如中國和美國簽下價值四百五十億美元的採購合同,關鍵信息是能為美國創造二十三萬五千個職位,因就業是美國人最利益攸關的事,奧巴馬便因無法改善就業而輸掉去年底的國會選舉,胡錦濤對美國人奉上的不只是金錢,還是關鍵的職位。 

中國更藉此表明中美合作是雙程路,不止中國向美出口,中國更投資美國,在工業農業創造職位,改善美國人認為中國搶飯碗的想法。

中國要強調可以為美國人帶來利益,因奧巴馬可以對中國反覆,卻始終以民意為依歸,若中國能爭取美國人的信任和支持,就能和美國政府建立較長時間的友善關係。故中國除直接簽單買貨外,還在美國一擲千金大播中國宣傳片,以多位中國名向美國人軟銷中國是朋友,不是敵人。

爭美國人信任 還須多走幾步

在中美關係敏感時刻訪美,胡錦濤已走出爭取美國民心的第一步。惟要打造友善形象、讓美國人接納中國是和平崛起的全球老二,還有漫長而艱辛的路,但此卻是中國必須做好的一環。

Friday, January 14, 2011

人幣走出去 香港有機亦有危

人民銀行昨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,容許企業以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,人民幣國際化又邁出重大一步。香港既要把握這帶來的龐大機遇,亦須小心應對因個別行業將格外受惠而令社會矛盾激化的挑戰。

開放資本帳試驗 香港受惠深

除人民銀行容許試點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外,數日前溫州市政府亦推出試點項目,允許該市個人直接進行境外投資,令民間資本走出去的渠道合理合法化。這些新措施顯示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正加速。

人民幣早已實現經常帳開放,但中央對資本帳的開放規模卻極度審慎及保守,因擔心會打開金融安全缺口,令大量資金輕易進出內地金融市場,損害金融穩定。但中央希望把握國際重整金融秩序的機遇,故亦願加快資本項目開放的步伐,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,預計未來試點項目將陸續有來。

因此,作為國家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最主要的試驗場,香港將迎接龐大的發展機遇,關鍵是港府和金管局必須認真、嚴謹做好金融監管,以發揮香港作為國家金融安全防火牆的角色。過程中若能小心謹慎,不出亂子,才能令中央放心把更多人民幣試驗項目交予香港,助香港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,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
香港一方面要把握這機遇,處理好中央交給香港的任務,更需警愓此機會帶來的社會挑戰。

人行或溫州市的新試點,即使規限了人民幣可直接投資的項目,客觀上仍會令流入香港的資金大增。金管局指在零八和零九年,內地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中共有六成六進入香港,或經香港轉往全球。隨中央放寬內地人與企業可更多地用人民幣直接投資,香港將更加受惠,其中金融業和資產市場將尤其興旺,相關從業員的薪酬或花紅亦會水漲船高,加劇社會經濟成果分配不均的現象。

此外,金融、地產業蓬勃及資金充沛,亦會推高本地通脹和資產泡沫,但基層既無法分享資產升值帶來的好處,又要承受更沉重通脹導致的生活壓力,將加劇貧富懸殊和社會分化,不利社會穩定。

分配不均惡化 要助基層受惠

故港府必須小心應對人民幣資本帳開放帶來的挑戰,思考如何助更多行業從中受惠,創造更多職位,尤其如何增加基層就業機會,並如特首曾蔭權在昨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所承諾的,以應對通脹為當前急務,並必須加快落實能利民紓困的措施。

Thursday, January 13, 2011

經濟自由稱冠 港府更須積極

美國傳統基金會再將香港和新加坡評為全球最自由城市的第一、第二位。同屬最自由的經濟體,香港依賴市場經濟,新加坡則由政府主導經濟發展,可見自由市場與積極的政府角色並不排斥。港府應參考星洲大力推動經濟轉型,免陷邊緣化。

星洲政府主導 不損經濟自由

香港連續十七年被評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最高地區,新加坡則以些微差距再居第二。香港的自由度全球稱冠,並不意外,但新加坡行的是國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,政府積極介入市場,為何仍被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地區之一?

原因是新加坡政府的市場角色雖然強勢,但新加坡仍保持高度營商自由、貿易自由、產權保護和低稅率等,符合「自由經濟」條件。可見政府主導經濟並不違反西方市場主義,自由經濟亦非政府什麼也不做的藉口,關鍵是政府做些什麼。

香港經濟發展進入瓶頸,遲遲無法實現經濟轉型,必須多做幾個新經濟引擎,才能維持競爭力。金融、服務業、六大產業,都是香港的強項和出路,未來要充分把握這些優勢為香港帶來的機遇,政府角色舉足輕重。
其一,港府說要推動六大產業成為新經濟火車頭,外界卻感覺說多做少,除撥出幾幅土地外,鮮見其他配套措施,進展非常緩慢。

新加坡在推動產業發展上則積極得多。星洲政府多年來實施工業政策,工業對整體經濟貢獻達四分一,後來又在醫藥、環保及創新科技等高增值領域投入巨資,並配合稅務優惠吸引外資。近年還投放逾百億美元興建巨型賭場渡假中心,力谷旅遊業。

去年新加坡經濟增長達百分之十四點七,為全球第二,政府的主導角色功不可沒。

其二,即使在服務業與金融等香港的強項上,港府仍需主動。港府要把握機會與中央協商,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寫入「十二五規劃」,更要主動拿出全盤政策,加以落實,才能配合國家發展需要,若只空談粵港合作、先行先試,沒有具體措施出台,是絕不會有成績的。

把握國家規劃 港府帶頭落實

被選為全球最自由城市,不只值得高興,更應加以警惕,反思為何屈居第二的新加坡,在政府大力主導發展下,經濟自由度並無受損。香港逼切需要轉型,不能只緊抱「市場經濟」而不思進取,新加坡積極求變才是長遠成功之道,香港應汲取箇中啟示。

Saturday, January 08, 2011

科網神話再現 是熱潮非泡沫

社交網站Facebook未上市已被熱捧,由投資銀行私下推銷的股份迅速錄得超額認購,氣氛恍如科網泡沫重臨。但這次科網熱具實質營運模式和強大顧客支持,投資者並非盲目追捧,故未算泡沫,科網熱亦有助美國經濟復甦。

Facebook獲搶購 蘋果市值飈

剛踏入新年,美國科網企業成市場亮點:蘋果電腦市值突破三千億美元,超越中石油成為全球第二大企業;未上市的科網新星Facebook更掀動市場情緒,投資銀行高盛向旗下顧客推銷十五億美元Facebook股份,受到投資者搶購。Facebook現時市值約五百億美元,但去年收入只約二十億,有否被高估?市場擔心另一場科網泡沫正在醞釀。

今次掀起的「科網熱」,和二零零零年的「科網泡沫」不同。當年科網神話充斥全球,大家只憧憬互聯網世界無限,故發揮超級想象力估算科網企業,企業只需一個概念和一個域名便受熱捧,毋視其產品或營運模式是否可行,結果九成九科網企業慘敗收場。

今次受到市場關注的科網企業卻不一樣,蘋果電腦和Facebook都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,其盈利模式非常實在,增長空間亦可見而龐大。Facebook用戶超過五億,平均每個用戶每月使用Facebook二十三點五小時。蘋果電腦近年每推出一件新產品便掀起一次全球熱潮,截至去年九月底的十二個月內蘋果共賣出近四千萬部iPhone、逾五千萬部iPod、七百多萬部iPad。

更重要的,是這兩間科網公司不僅依賴美國三億人口市場,更能擴展全球,Facebook七成半用戶在美國以外,蘋果去年賣出的iPhone中,八成銷往海外市場。

此外,上一次科網泡沫時雞犬皆升,但這次並非所有科網股都水漲船高。蘋果股價一年內豪升六成,同期的微軟股價卻下挫百分之六。社交網站中Facebook一枝獨秀,不斷與Google高薪爭奪人才,相反My Space卻面臨再次裁員,危在旦夕。投資者十分理智,只擁抱表現優秀的贏家。故目前美國的科網熱方興未艾,成今年熱點,若熱錢瘋狂湧入才有泡沫之憂。

只擁抱強者 盈利非虛幻

十年人事,科網業已在美國形成廣闊龐大的新產業,網企不再是虛幻的空中樓閣,美國十大企業已有四間是科技網絡公司,可成美國經濟復甦引擎。

Tuesday, January 04, 2011

港股開紅盤 全年震盪中看漲

港股在今年首個交易日紅盤高開,恒指昨揚升四百點,帶來好兆頭。市場對今年港股展望一面倒向好,只是樂觀的預期熱錢將驅動大市猛漲,較審慎的則認為中美經濟隱憂會遏抑港股升勢,但其實中美對港股影響仍以正面為主。

中美因素 並非利淡

過去十年,港股恒指有六年開出紅盤,結果這六年全年結束時都是升市。其實各大行分析師都看好今年港股表現,最樂觀的估恒指可大升近四成,直指三萬二千點,最保守的也亦預計恒指可升一成半,達二萬六千五百點。

市場普遍認同港股今年是升市,不同的只是升多還是升少。預計大市升勢較佳的,主要相信環球熱錢推動港股;預測較保守的,則擔心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隱憂,會對港股升幅有所遏抑。但中美因素卻非利淡港股。

美國與歐洲皆經濟欠佳,美國樓市差,失業率高企,經濟缺乏出路與動力;歐洲多國債務纏身,財政困難。美國亦深知催谷本土經濟難,催谷新興國家泡沫反而容易,只要繼續量化寬鬆政策,印鈔救市,谷起美國股市和新興市場泡沫,便可借外圍水漲船高,帶動美國經濟復甦。故美國經濟不景,會製造更多熱錢,熱錢湧港勢頭不變。

此外,市場亦擔心內地宏調收緊貨幣供應,不利港股。然而,內地要抽緊銀根,正因擔心全球熱錢太多,內部信貸又失控,經濟將呈過熱,致樓價、物價急升,有損民生。即使中央成功收緊貨幣供應,冷卻經濟過熱,內地經濟仍可望有百分之八增幅;若中央的偏緊政策不收效,經濟過熱甚至泡沫吹大,那港股更不會冷到哪裏去。

正因資金充裕,中美經濟政策皆有利港股,市場才一面倒看好港股前景。對投資者來說,今年現金肯定不是王,持現金只會被通脹蠶食,唯有「被逼」投資股市,甚或博遇上股市因投機加劇出現大泡沫的猛漲。

壞消息多 加劇波動

不過,港股今年整體望升,過程則可能極為波動,因環球將不斷有負面消息衝擊股市,無論歐美經濟、債務各種壞消息,還是內地推出的加緊收緊銀根政策。雖然這些壞消息不致改變港股向上的大趨勢,卻將加劇市場震盪。總體來說港股今年上半年上升的大趨勢不變,股市泡沫逐漸形成,泡沫爆破則恐怕最快要在年底甚或明年才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