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ugust 18, 2007

Web2.0系列四之三:小老闆寫博客 CK名震中環


專訪《人在中環》博客CK、Lifehack.org創辦人何樂頌

《人在中環》(http://manincentral.blogspot.com/)博客簡介:
CK,三十一歲,《人在中環》博客,九八年自加拿大大學畢業,主修地理,後來遙距唸了一個MBA。零三年以二十萬元和拍檔創業前,他做過零售與推銷,目前員工約三十人。

CK自零六年三月起撰寫博客《人在中環》,本來只是想寫一個「老闆發脾氣的博客」,抒發「食員工死貓」的不滿,起初閱讀人數並不多。去年年中,因為得到當時香港「博客界鼻祖」、撰寫財經分析的「港燦」(今已停寫)連結,瀏覽人數在一個月內激增十多倍。

CK描寫的辦公室生態,引來不少初入職場的年輕人、大學生和上班族瀏覽。目前除博客外,CK還在免費報章上撰寫專欄,他更大膽設想:「若把《人在中環》繙譯成英語,可否打入國際市場?」

博客改朝換代
香港有一個中小企老闆,自稱「CK」,他經營什麼生意,沒有人知道。
他長相如何,沒有人知道。
他真名是什麼,沒有人知道。
可是在整個中環,幾乎無人不識他,而且一提起,大家都甚有默契,「呵,那個喜歡Stephy(鄧麗欣)的CK嘛!」

CK的故事,在過去的互聯網年代不會發生。
因為香港的中小企老闆多如恆河沙數,喜歡Stephy的也大不乏人,但大眾傳媒永不會看上他們。
可是來到鼓勵個人參與的「第二代互聯網」時代(Web2.0),只要你有一個鍵盤一根線,光靠一個博客,足以令你街知巷聞,甚至成為令人趨之若騖的意見領袖(opinion leader)。

當一個博客開始恆常地累積起一定的讀者群後,現實世界裡的名與利,很容易隨之而來。

本欄週三介紹過的博客Lifehack.org,由二十八歲的香港男生何樂頌於零五年所創,短短兩年餘,已累積了逾五萬名訂戶,每月訪客超過一百萬、並躍登全球博客排名榜Technorati前五十名,比全中國最火的明星博客徐靜蕾還厲害。何樂頌遂乘勝追擊,不但繼續大賺網上廣告的錢,甚而開始著手為讀者度身設計合用的網上軟件,以服務費作為穩定收入的來源──進入web2.0的收費年代。

但對本地博客CK來說,《人在中環》又可以怎樣為他帶來名與利?

博客打入國際

《人在中環》以白話所寫,CK想把它翻譯成英語,從而進軍國際。這可會是個成名之道?

何樂頌對此頗樂觀:「但一定要試過才知道。」
他給予CK數點建議:

1.題材需有所取捨,不能篇篇隨心所欲。他舉例說,CK有一篇文章提到與同事開會時沒有人發言,這對西方人是很陌生的事,說不定有東來做生意的人,會對此類文章有興趣。若是的話,CK便要考慮多寫這類題材。

2.針對「有影響力」的讀者。何樂頌說,部份Lifehack.org的文章,是他深思熟慮後,專門為某類博客而寫的,他預期,該些博客不但會喜愛那些題材,更會將之推廣出去,這樣一來,就可以提升Lifehack.org的網絡知名度與流量。《人在中環》亦如是。

3. 注重版面設計,並對搜尋引擎作出「引導」。不少從不看某博客的人,是透過搜尋器如Google,繼輸入某些關鍵字後,被轉介至那些博客裡去的。以Lifehack.org為例,這樣的讀者平均佔三成左右。故何樂頌建議CK,放棄一般博客供應網站提供的範本,另請專人為他重新設計網誌,既方便現有讀者,亦「方便」搜尋器。

4. 提供方便讀者傳閱的方法。有時讀者看了某篇文章後,很想立即將之介紹給朋友,博客網主應該為這些讀者設想,提供簡單易用的工具,便利「粉絲」們以電郵把你的博客文章轉介出去。

5. 保持特色,不必「去人性化」。何樂頌比較Lifehack.org和《人在中環》,指前者以客觀與實用性為主,認不認識何樂頌本人,讀者都同樣愛瀏覽;可是《人在中環》就不同了。從去年三月至今,CK的「老闆∕博客」形象已深入人心,而他本人的意見,也逐漸形成一家之言,許多讀者就是因為想聽CK的意見而到他的博客去。何樂頌認為這些都是CK的資產,應予保留,勿輕言轉型。

博客揚名立萬

若按以上方法賺了讀者,自然可以成名,但若要「利就」,就非結合「舊媒體」不可。

在剛過去的書展,不少博客乘機把自己的博客文章結集成書,較矚目的有:
1.星屑醫生《The doctor is IN 這醫生很~潮* 》
2.追揸沽《追揸沽》
3.尹思哲《Web2.0大引爆》

CK也正籌備其首本著作,該書已進入校對等後期製作階段,預計不久將可面世。CK不諱言,出書最主要是想看看自己能賺多少錢──利潤他打算撥歸慈善──但他卻想試探自己叫座力如何。

何樂頌也認同出書就好像長期投資,對博客長遠有幫助。此外,如想藉博客賺錢,何樂頌還向CK提供以下法子:

1.拓網上廣告,包括一些所謂的Premier Sponsorship(特約贊助,其廣告較一般廣告搶眼)。
2.開拓零售方案。以Lifehack.org為例,讀者可透過該網站購買相關商品。
3.一旦CK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威,他可考慮以演講者或顧問身份,出席公開或機構內部的講座,揚名立萬。

*** *** ****

天星與皇后 顯Web2.0力量

CK的博客《人在中環》,是全港最受歡迎的博客之一,每天訪客約在2,500 – 2,700之間,訂戶500多人,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,算得上成績驕人。

相對傳統的大眾媒介,也許每天數千讀者、哪怕上萬也好,不算什麼;因為大眾傳媒的讀者,動輒上十萬、百萬。
但我們不能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博客。

博客的讀者數量雖然小,但這數百或數千人之間,透過彼此的博客,算得上互相瞭解,不像一齣肥皂劇的觀眾,只要電視機一熄,大家的關係便即時灰飛煙滅。

此外,博客之間的聯繫也比較緊密──他們或許對同樣的話題有興趣、或許支持同一個理念,他們的向心力強、意見集中、力量也大。
從近期的天星與皇后碼頭事件,足見博客或第二代互聯網(Web2.0)動員的威力。

Web2.0生財之道.系列三

Wednesday, August 15, 2007

Web2.0系列四之二:港生創網誌 登全球41大


專訪:何樂頌(Lifehack.org創辦人)

關於Lifehack.org
香港越來越多博客(blogger),在剛過去的書展,博客們更趁機出書,成名生財。
有一個在澳洲長大的二十八歲香港男生,零五年開始撰寫博客Lifehack.org。兩年下來,這個向上班族提供實用貼士以改善其工作效率的博客,躍升至全球最多人瀏覽的博客之一:
-在博客統計網站Technorait(見另文),Lifehack.org在全球最多人瀏覽的百大博客中,排名第四十一位(截止本週一),超越內地最多人看的博客──電影明星徐靜蕾的個人博客(排名五十四)。
-Lifehack.org全球訂戶超過50,000人,每月到訪人次逾1,000,000名,七成讀者來自美國。
-今年五月及六月,《華盛頓郵報》(Washington Post)及《時代》雜誌(Time),分別撰文向讀者介紹Lifehack.org。
其博客雖已登上國際舞台,但何樂頌卻決定隻身回流香港,準備在老家一展拳腳。

第一步:從點子到博客

在Google上搜尋「Lifehack」(見另文)這個字,首先映入眼簾的連結就是何樂頌的博客Lifehack.org;著名網頁維基百科(Wikipedia)的相關連結,才排第四。

零五年,當時二十六歲的何樂頌剛被公司(Red Hat,一家在全球僱用了數千人的電腦軟件公司,總部設在美國)從工程師提拔為經理,開始著手人事與工作管理。技術出身的他,為此「(遊戲)機都唔打」,天天下班回家便上網、翻書,學習管理技巧。

「自我管理(self management)最關鍵的就是要紀錄自己的學習過程,這才能把好的點子培養成習慣,並減少花在瑣事上的時間。

我想我既然已每天花上數小時學習,何不再花一點時間,把這些得著記錄下來,與人分享?」一個每月一百萬人次觀看的博客,當初不過源於一個小小的好主意。

第二步:從博客到人流
Lifehack開張了不過一、兩個月,何樂頌就已驚訝地發現,其博客的人流遠超想像。

原因之一是網上書籤(online bookmark)如de.li.cio.us剛開始受歡迎,許多人到訪過Lifehack後,覺得有用,遂把它加到自己的書籤上,從而令更多人透過de.li.cio.us認識Lifehack,形成良性循環;此外,彼時「lifehack」一詞亦漸趨普及,不少人利用搜尋器尋找「lifehacks」,這些搜尋,又紛紛連結到Lifehack.org去,形成了這個博客受歡迎的基礎。

出現在Lifehack.org的點子包羅萬有,近期的就有「如何在提出批評時不得罪別人」、「每週儲起一百元的簡單方法」、「撰寫更專業的電郵」、「廿一個每天增加時間之道」、「十四個手提電話必備的號碼」等等。

Lifehack.org成立十八個月後,其訂閱人數開始突破12,000;再過半年,即今天,更成為超過50,000訂戶的全球最受歡迎博客之一。

博客越受歡迎,引來的人流越高,何樂頌賺到的廣告費也越可觀。從年多前開始,他已逐漸減少自己的產量,並從廣告收入中扣起每月兩到三千美元,聘請了一些寫手來維持博客的更新,自己則專注於管理。

第三步:從人流到財富
雖然已在一所不錯的企業裡平步青雲,但何樂頌從來沒有忘記他的創業夢。

還在唸大學(九八至零一年)的時候,何樂頌就寫過幾個網站,並從網上廣告中賺了錢。可是一場科網爆破,一切人流、現金流盡皆化為烏有,他悻悻然踏上求職之路。但自從開始撰寫博客並留意到Lifehack.org開始達到盈利目標後,心中創業的小火焰再度被點燃。

「當時還沒有任何創業的概念,也不知道該如何利用Lifehack.org,我只知道我想創業。」何樂頌已累積了六年的技術與管理經驗,又儲了一點錢,既然孓然一身了無家累,此際創業,正是時候。

創業家既冒險也審慎。何樂頌基於兩個原因,決定回流香港:
第一, 港元與美元掛鉤,匯價穩定,不比澳元,分分鐘賺到的錢不夠蝕匯價。
第二, 香港既有中國人的文化,又比內地制度化,而生活條件又與澳洲及歐美國家相若,何樂頌落腳於此,可免除適應之苦。

儘管如此,他還是在今年年初辭工之前,專門回港一趟,託人介紹已在香港嶄露頭角的web2.0(第二代互聯網,強調用戶參與的網絡生態)創辦人──包括本欄月前介紹過的李景輝(editgrid.com)與宋漢生(aNobii.com)──以確定這裡有適合創業的土壤。

回流才幾個星期,何樂頌已展開新一章。過去科網爆破的經驗,使他知道完全依賴網上廣告收入的風險太高,故他決定另闢新路:為Lifehack.org的讀者,度身訂造一系列網上軟件,如「To-do list」、工作管理等,並向從用這些軟件的用戶徵費,以維持收入的穩定性。

展望

許多人寫博客自娛,到其增長到某個地步,便已滿於現狀。何樂頌本來也只想自助助人,卻沒想過一個小小的決定,竟會為他帶來初步的名與利,並扭轉他的人生。他沒有為擁有一個已躋身全球百大的博客而沾沾自喜,反而為未知的創業而躊躇滿志:
「很多人想100%擁有一個小企業,卻從未想過,只擁有一個大企業的10%,也可以比前者多許多。」

Web2.0生財之道.系列二

Sidebox1
Technorati.com每天監察全球近一億個博客,追縱每一個博客所得到和產生的連結,計算出Technorati Authority number指數。數值越大,受歡迎程度越高。

以下為部份排名一百大(截至星期一)以內的博客:

排名 博客名稱及簡介 Technorati指數
1 www.engadget.com(為消費者提供有關科技玩意的新聞) 30,415

4 www.techcrunch.com(最知名的web2.0新聞博客,由律師Michael Arrington所創)21,985
21 blog.guykawasaki.com(前蘋果電腦首席傳教士大受歡迎的個人博客,有關創業) 8,678

41 lifehack.org(港人何樂頌(Leon Ho)所創,教用家如何提升工作效率) 5,780

54 blog.sina.com.cn/m/xujinglei(內地電影明星徐靜蕾的個人博客,全內地最受歡迎)5,416


Box2:Lifehack:完善人生
Lifehack是一個年僅「三歲」的新字。零四年二月,一位英國科技界的記者Danny O'Brien發現,某些程式員的效率特別高,祕訣是他們甚懂利用捷徑來解決一些又費時又枯躁的工作。在當年一個科技論壇上,O'Brien率先向與會者分享了這項觀察。此後,「Lifehack」便開始走紅科技與博客界,成為「提升效率」、「完善人生」等意念的代名詞。

Saturday, August 11, 2007

Web2.0系列四之一:Web2.0崛起 報業更生求存


專訪:蘇鑰機(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)

擾攘竟月,傳媒大亨梅鐸(Rupert Murdoch)終於再擲千金,上週得到道瓊斯公司(Dow Jones & Co.)前大股東Bancroft家族首肯,以每股60美元、作價共56億(437億港元)收購了心頭好。不出一週,日前梅鐸便藉公佈新聞集團(News Corp.)季度業績的機會,大談他改革道瓊斯的大計,躊躇滿志。

在強調用戶當家的「第二代互聯網」(Web2.0)高唱入雲之際,百年老店道瓊斯竟仍可善價被沽,不免惹來同行憧憬:究竟在新媒體大力衝擊之下,舊媒體如道瓊斯的故事會否梅開二度?又,新舊媒體將如何整合、求變,帶我們(或被我們帶往)何處去?

媒體之變
今天講的「新媒體」,與十年前科網熱潮方興未艾的「新媒體」,大大不同。

當年,任何傳統事物一旦沾上「網絡」二字便被點石成金,對報業老闆而言,所謂「新媒體」,不就是為旗下報章在互聯網上註冊一個網址而已嗎?只要多請幾個「資訊科技」人員負責上傳報章內容,再要求旗下記者把相片和錄音數碼化便可,所費無幾卻聲價十倍。結果如何?

世上無免費午餐,如此缺乏破格精神的做法當然慘輸。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如此說:「新媒體表面上對舊媒體不利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報章的歷史和傳統、讀者的慣性和信任,使白紙黑字的實體報章遠比其網上版可靠、可信。」

來到Web2.0時代,蘇鑰機相信,新、舊媒體必須互為表裡、彼此借力,才能擴展地盤、繼而賺錢。具體整合之路應該如何,大家都在尋找答案,但相信必備的條件是Web2.0的平台。

報業之變
不少人臆測,梅鐸之所以會看上道瓊斯,誘因之一是其旗下的財經報章《華爾街日報》。果然,把這份金融報章綜合化、試圖取消其網上版之收費,正是梅鐸日前公開的改革大計之一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網上版共有訂戶九十餘萬,除訂費外,收入來源還包括網上廣告,是少數銷路及利潤皆站得住腳的「舊」媒介,其內容又能跟報紙結合──不像許多網站,僅為報章附屬而已──梅鐸當然無寶不落。

梅鐸企圖取消《華爾街日報》的訂費,但蘇鑰機卻認為,網上報紙逐步從免費走向收費才是大勢所趨:「今天網上報紙不收費,難道五年、十年後也不收嗎?凡網上內容都免費,這是神話。」不少網上報章,已著手從皇牌專欄、昔日新聞(Archive)中收費。在網上予取予攜的老好時光,將成過去。

記者之變
從「身兼多職」的第一代互聯網來到現在,究竟記者們還得如何三頭六臂,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足屬於自己的方寸之地?

加強與讀者的互動可能是條出路。

歐美有不少名記者,早就脫離集團羈絆,以博客身份脫穎而出。最近在網上被揭穿身份的「假喬布斯」(Fake Steve Jobs),便是一例。這名博客真身是《福布斯》雜誌的科技版編輯Daniel Lyons,他因為模仿蘋果電腦的喬布斯(Steve Jobs)撰寫博客文章而一舉成名。該博客不但獲得喬布斯和微軟主席蓋茨瀏覽,他本人更被商業雜誌《Business 2.0》連同喬布斯真人,同選為本年度50個影響世界的強人之列。更出乎意料的是,當他的身份被《紐約時報》揭露後,竟獲公司垂青,被《福布斯》順勢宣佈他的「強勢加盟」,名正言順成為雜誌專欄博客一員。

蘇鑰機說,過去新聞集團為免旗下名記者自抬身價而刻意將之「非明星化」的想法,可能要轉變。為免「生招牌」流向別人田,蘇笑言,學網絡公司給予名記者若干股權也許是個辦法:「那就不怕他們『走佬』。」

讀者之變
在Web2.0的討論中,用戶的授權(empowerment)幾乎是最被吹捧的。但蘇鑰機對這方面的看法卻相對保守。

「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Web2.0呢?其實際影響有多大呢?『巴士阿叔』事件是『偶發為主的非常態例子』,就和中六合彩差不多,未能造成顛覆傳統的效果。」蘇認為,類似「巴士阿叔」或「福佳始終有你」的事件必須頻密發生,才能從量變走到質變。

對於被炒作得沸沸騰騰的Web2.0,蘇鑰機以一個學者的視點,著大家頭腦要冷靜:「Web2.0的影響,可能『滾』大了。」

Web2.0生財之道.系列一